任何国家想要取得成功都要拥有能够鼓舞人民的理论根基,还有或大或小,但必须清晰的目标设定。
产业振兴成为苇子水村打破传统村落保护僵局的突破口。视野转向祖国西北,火焰山脚下峡谷腹地,记者走进新疆吐鲁番鄯善县吐峪沟乡吐峪沟村。
伴随着城镇化浪潮,村民大多外出务工,1100多户籍人口仅剩100多人留守,50多栋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年久失修,不少只剩断壁残垣。保护发展传统村落文化需要见人、见物、见生活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要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,深入挖掘民间艺术、戏曲曲艺、手工技艺、民族服饰、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北京建筑大学校长张大玉说:村子有产业支撑,有造血功能,村民回来有就业、能安居,传统村落才能真正‘活起来。董红梅指出,在传统村落保护中,值得警惕的是,有些地方将传统村落的原住民全部迁走,作为旅游景区进行开发,使传统村落丢失了发展生机和文化内涵,有些地方在保护开发的名义下拆真建伪,严重破坏了传统村落历史文脉的延续性。
留住乡愁,不仅要留住青瓦白墙,也要让老村子的文脉‘活起来。明亮的板材、轻快的装饰……沙龙沉浸在温暖轻松的氛围中。相关工作人员到处找也没找到什么资料,只好向县委书记习近平求助。
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——从中汲取思想营养马列著作,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党员干部推荐书单中的重要内容。在习近平心中,了解各国哲学家、文学家及其著作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最好方式。让我们跟随总书记列出的书单,多读书、读好书,养浩然之气,塑高尚人格,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。过去,我无论走到哪里,第一件事就是要看地方志。
在出访途中万米高空的专机上,与记者谈论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,成了我们的基因……△参观者在山东曲阜孔子博物馆内参观阅读建筑 功能活化重新恢复公共空间属性的张园变得可亲、可感、可触碰。
负责修缮张园的上海静安置业集团装饰公司总经理褚峰说,张园内最经典的中西合璧建筑当数西区12号楼。漫步其中,人们品鉴到风貌街区之趣,也读到了历史建筑之美。1882年,无锡富商张叔和购地建起私家园林,取名张氏味莼园,简称张园。2022年,再次回到张园的黄敏无比欣喜,眼前的张园16号楼,无论是外墙立面,还是室内的格局、楼梯、马赛克花砖、门窗以及天花线脚造型,都复原了当年模样。
张园更新,不仅是一个历史风貌区整体保护的尝试,更是为盘活城市存量资源探路。时筠仑说,张园的活化利用,一方面要避免一味走高端路线,呈现出高冷、生人勿近的面孔。靠近吴江路区域,将由享有国际声誉的设计师团队形成美术馆设计方案。生长在石库门老弄堂里的黄敏,自上世纪90年代搬到张园后就再没离开过,在我们这些老居民心中,张园不仅浓缩着上海的历史,也充盈着邻里间相互守望的温情暖意。
只有活化利用,老建筑才能真正历久弥新。同时,每幢建筑都配备清单,记载着改造过程中须原样保留的部位。
王初摄(人民视觉)图②:焕新的张园西区一角。这座私邸花园的开放,不仅吸引了孙中山、蔡元培、章太炎等人来此开坛演讲,还集纳了当时几乎所有的新鲜事物——上海第一盏电灯在这里点亮、上海第一辆自行车在这里试骑、中国第一部话剧在这里上演……因此,张园一度是摩登的代名词。
20多年来一直忙于上海旧改工作的时筠仑介绍:近年来的城市更新工作更加注重城市风貌的保护。心里肯定是舍不得的,但时代在发展,城市在更新,张园也需要换一种活法。上海静安置业集团供图图④:历史影像中的张园安垲第。2015年开始,上海静安置业集团为张园内的历史建筑建立了一幢一档完整资料库,张园内42栋、170幢、2053个房间都被清晰记录在案,从建筑概况、房屋信息、基础资料到历史图纸、现状图纸等,都十分完备。从外部看,这座建筑的巴洛克风格穹顶与中式庭院长廊完美契合。直至2018年张园启动保护性征收改造,黄敏一家成为第一批签约的居民——征而不拆、人走房留,张园历史翻开新的一页。
另一方面还要避免落入千街一面、千店一面的俗套。根据规划,未来张园东部区域将设置酒店、公寓及办公场所,带动片区产业升级。
对传统文化的尊崇、对历史建筑的敬畏,让团队里每个人都兢兢业业、不敢怠慢。过去几年,褚峰每天都在修缮张园的一砖一瓦中度过。
上海静安置业集团供图图⑥:游人徜徉于张园的里弄巷道,近距离感受历史建筑之美。王初摄(人民视觉)地处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风貌保护区核心位置的张园,至今已有140余年历史。
尽管他所在的团队曾出色完成静安区80%红色旧址的修缮任务,但面对张园6万平方米庞大体量、13处市优秀历史建筑、24处区文保点以及5处规划需要保留的历史建筑,一时也有些畏手畏脚。走进建筑内部,只见传统雕花木窗、进口洋松木扶手与绿色釉面砖壁炉搭配和谐。以前的修缮保护是让老建筑延年益寿,而保护性改造则是赋予老建筑以新的生命。海上名园 中西合璧开园不久,上海张园西区联动茂名北路分时段步行街,为市民带来沉浸式音乐剧联动等精彩纷呈的游园活动。
张园的精妙还在于内部规划布局。南部沿威海路区域将打造潮流文化中心及演艺中心,展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,进行广泛深入的全球文化交流。
在张园的弄堂里行走,拐个弯,可能就会看到完全不同风格的建筑。向史而新 修旧如故新中国成立后,位于老城厢威海路的张园里头建起了厂房,更多人住进石库门里弄,最高峰时,这里的居民达近万人。
春节黄金周,张园西区日均人流量在1.5万人次以上,1月26日则达到峰值2.95万人次。张园恢复往昔热闹,市民游客纷至沓来。
档案团队还搜集了老居民的照片、采访屋主后人的影像和文字资料,并附上工艺描述、保护建议等。王初摄(人民视觉)图③:清末小校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《海上第一名园》。静安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施煜认为,带着城市文化属性的老建筑,被赋予新的功能、新的公共属性,让人们可以亲近它、使用它,这才是老建筑最好的活法。一扇石库门,就是一片自成一统的小天地,是七十二家房客的柴米油盐、市井烟火,也是海上人家的砖瓦相连、温情巷陌。
它是上海现存规模最大、保存最完整、建筑风格最丰富的石库门建筑群之一,也是上海首个保护性征收改造的城市更新项目。上海静安置业集团董事长时筠仑眼中的张园,四处通达却错落有致——10米宽的总弄、6米宽的支弄、3米宽的毛细弄,条条里弄皆是互通。
在历经4年的保护性改造后,张园西区已于2022年12月1日正式对公众开放,这片打上海上第一名园七十二家房客印迹的石库门里弄,以更胜往昔的繁华与生机,为城市更新增添新注脚,为城市生活注入新内涵。面对保留下来的岁月痕迹,黄敏读懂了张园保护性改造团队向史而新、修旧如故的初心。
保留、改造、拆除——‘留改拆里,保留被放在首位,要完好保留街坊肌理、街巷尺度和建筑风貌。建筑可阅读、街区可漫步,果不虚言。